0/0
0/0
  • 飞针走线70年 粘花技艺传后人

    蔡月娥与徒弟们探讨布贴技艺。剪裁底布、剪花样纸、剪粘色布、组合定位、绕边缝饰、辅助刺绣、复裡包边、整体完成……在经过这8个看似简单,实际繁杂的基本步骤之后,一件极具艺术特色的黄石阳新布贴就做好了。阳新布贴俗称“粘花”,至少有200年的历史。过去在乡下,心灵手巧的妇女用边角布料,在旧衣服上缝上各种图案,让旧衣服换新颜。后来,逐渐发展成儿童服饰、童用童玩、婚嫁用品、生活用品和宗庙饰用等五大类30余个品种的民间艺术。比如给刚出生小朋友佩戴的虎头帽,就是阳新布贴的拿手技艺。

  • 飞针走线70年 粘花技艺传后人

    83岁高龄的蔡月娥飞针走线依然很利索。今年83岁的蔡月娥心灵手巧,从7岁开始,就跟随外婆和母亲学习粘花技艺。1987年,蔡月娥等人一起制作的阳新布贴壁挂“麒麟踩八宝”等6式9件,参加第一届中国艺术节展出,引起轰动。 多年来,蔡月娥立足当地传统,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,辅以刺绣,整理和总结出的200余个刺绣纹样进行缀饰,发展了阳新布贴艺术的内涵。1990年退休后,蔡月娥专门传授阳新布贴,在县文化馆布贴传习所、全县各乡镇的阳新布贴传承基地传承技艺,带出大量徒弟。她的大儿媳妇、小女儿也学会了做阳新布贴,时常在家三人一起探讨制作阳新布贴的手工技艺。

  • 飞针走线70年 粘花技艺传后人

    颇具规模的布贴传习所。2018年7月,蔡月娥获评国家级非遗项目“阳新布贴”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。 目前,头发花白的蔡月娥住在阳新县城一个安静的小院内。她每天喂喂鸡,戴着老花镜和邻居一起做布贴,到文化馆等地教徒弟,生活怡然自得。在蔡月娥的人生中,做布贴已经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

  • 飞针走线70年 粘花技艺传后人

    附近村镇常有相关人员前来参观学习。在阳新县文化馆内,设立有专门的“阳新布贴传习所”。当地妇联、残联等部门和文化馆合作,长期开展阳新布贴技艺辅导培训,不少农村妇女、残疾人学会技艺,从而增加收入。2016年,阳新县以技术指导+场地免费的扶持模式,引进手工艺品公司专门从事阳新布贴的开发、设计、生产和销售,目前已初见成效。

  • 飞针走线70年 粘花技艺传后人

    闲暇时在后院喂鸡。在阳新县文化馆内,设立有专门的“阳新布贴传习所”。当地妇联、残联等部门和文化馆合作,长期开展阳新布贴技艺辅导培训,不少农村妇女、残疾人学会技艺,从而增加收入。2016年,阳新县以技术指导+场地免费的扶持模式,引进手工艺品公司专门从事阳新布贴的开发、设计、生产和销售,目前已初见成效。

点击查看更多文章
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