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/0
0/0
  • 武汉地铁匠筑不凡 地下艺术宫殿彰显大城文艺范儿

    (长江日报 撰文:张 晟 王桂苹 常敏 袁永华摄影:李永刚)受到市民高度关注的武汉地铁7号线一期工程和11号线东段(光谷火车站-左岭)工程即将于近日开通。连日来,两条线上的十多座艺术特色站已经成为了市民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。图为地铁11号线光谷五路站。

  • 武汉地铁匠筑不凡 地下艺术宫殿彰显大城文艺范儿

    7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30.85公里,起于园博园北站,止于野芷湖站,设站19座,初期承担跨江客量预测达47.3万人次/日。11号线东段(光谷火车站-左岭)工程全长19.7公里,从光谷火车站至左岭,设站13座,未来能与在建2号南延线实现换乘。图为地铁11号线光谷火车站。

  • 武汉地铁匠筑不凡 地下艺术宫殿彰显大城文艺范儿

    武汉地铁集团有关负责人说,多年来,他们始终致力于把地铁打造成艺术宫殿,让每一条地铁,每一座地铁站,都成为展示武汉城市形象和地铁形象的窗口。 武汉每条地铁都有属于自己的颜色,从目前已经开通的线路来看,1号线为地铁蓝,2号线为梅花红,3号线为归元金,4号线为芳草绿,6号线为鹦鹉绿,8号线为编钟青,阳逻线为云苔紫,而即将开通的7号线线路色是凤凰橙,11号线线路色则是云鹤黄。图为地铁11号线光谷五路站。

  • 武汉地铁匠筑不凡 地下艺术宫殿彰显大城文艺范儿

    上述人士说,各条建成和在建线路,均按照“一线一景”的原则,契合线路色,精心设计了每条线设计主题。乘客可以从各具魅力的地铁特色站发现这种独具匠心的尝试。 多数武汉市民和来汉乘坐地铁的外地游客都普遍认为,武汉地铁站堪称一座座艺术博物馆,为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、视觉上的享受,它们像颗颗明珠串起武汉三镇,乘坐轨道交通,地下艺术长廊将与乘客一路相伴。这些地铁站,有楚汉风韵的传统文化,有时代变迁的城市记忆,也有当下幸福武汉以及对武汉未来的向往和憧憬。近年来,蓝天白云的独特艺术设计,不断出现在地铁站内艺术设计中,甚至走进了地铁车厢。这些已渐渐成为地铁时代的象征,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。图为地铁11号线光谷七路站

  • 武汉地铁匠筑不凡 地下艺术宫殿彰显大城文艺范儿

    三阳路站车站设计理念:欣荣交辉 三阳路位于汉口,这里汇聚了一大批优秀的历史建筑。依据我市提出的“老汉口、新江岸”建设理念,三阳路站从周边的历史建筑中提取元素,将维多利亚风格建筑独有的斗拱形式演变为站内天花的形态结构,同时在天花做艺术化处理,增加特点氛围,增强站内空间秩序的美感。行走在三阳路站,仿佛穿越百年时光,感受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风范与气质。

  • 武汉地铁匠筑不凡 地下艺术宫殿彰显大城文艺范儿

    园博园站车站设计理念:凤凰涅槃 凤凰涅槃的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,园博园的前身是垃圾填埋场,近年改建成为美丽的园林景观生态园,整个演变过程与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凤凰涅槃传说非常相似,反映了武汉市非凡的城市发展举措。

  • 武汉地铁匠筑不凡 地下艺术宫殿彰显大城文艺范儿

    湖工大站车站设计理念:湖畔学影 湖工大站设计中将南湖的荷花元素进行提炼,通过艺术处理手法丰富形体变化,并运用到天花造型之中。天花中圆形背光灯片以抽象形态的荷花呈现,层层叠叠的线条展现出荷花盛开摇曳的动人美景。同时,站内柱子采用大花白石材,结合柱头的简欧造型,使整体风格呈现出一种简欧的效果。

  • 武汉地铁匠筑不凡 地下艺术宫殿彰显大城文艺范儿

    螃蟹岬站车站设计理念:湖光山色 螃蟹岬站取昙华林艺术街中古建筑的轮廓为元素,用传统的剪影方式,结合现代工艺,运用到地铁空间中,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。此外,还从古街中的老砖墙、青石板路中寻找创作灵感,并将之艺术化处理,运用到地铁站内装饰设计中,增加了螃蟹岬站的艺术人文情怀,与昙华林的气质相匹配,形成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视觉艺术的有机结合与完美展现。

  • 武汉地铁匠筑不凡 地下艺术宫殿彰显大城文艺范儿

    徐家棚站车站设计理念:棚筑新辉 该站位于长江二桥江边,作为7、8号线交会站点,力求设计元素统一,表现形式不同。该站选取具有江城特色的芦苇作为设计元素,以秋季的芦苇展现7号线的金秋雅韵、收获与成熟。运用绘画的艺术手法呈现自然之美,营造一种“风吹芦花飘,人在画中游”的视觉享受。

点击查看更多文章
展开